【台灣醒報記者李家玲台北報導】粉刺是許多愛美人士的一大困擾,尤其夏天一到,油脂分泌旺盛下,粉刺大軍大舉攻占臉上甚至背部,非常礙眼。不論是勤洗臉、擠壓或使用貼布,專家提醒,清除粉刺方法一定要溫和適當,以免傷了皮膚,甚至留下難看疤痕。
根據報載,香港不少女性因為夏日油脂分泌旺盛或工作壓力大,臉上不斷冒出痘痘、粉刺,因而不斷洗臉或擠粉刺,一天洗臉次數甚至多達40次,最後竟演變成「護膚強迫症」,幾乎精神崩潰。
【台灣醒報記者李家玲台北報導】粉刺是許多愛美人士的一大困擾,尤其夏天一到,油脂分泌旺盛下,粉刺大軍大舉攻占臉上甚至背部,非常礙眼。不論是勤洗臉、擠壓或使用貼布,專家提醒,清除粉刺方法一定要溫和適當,以免傷了皮膚,甚至留下難看疤痕。
根據報載,香港不少女性因為夏日油脂分泌旺盛或工作壓力大,臉上不斷冒出痘痘、粉刺,因而不斷洗臉或擠粉刺,一天洗臉次數甚至多達40次,最後竟演變成「護膚強迫症」,幾乎精神崩潰。
在此時此地──2011年的台灣──討論卡爾維諾的小說技藝,跟西方讀者在西方品賞卡爾維諾的技法,完全是兩回事。我們並非在一個真空無菌的實驗室裡檢視他的作品,而必須透視厚厚一層愛玉凝凍狀的記憶才能讀他。記憶像半透明的愛玉:帶有台灣鄉土味,而且泛黃像老照片。
解嚴後的1990年代,當時還無可名狀的自由解放感在台灣社會瀰散,作家和讀者都樂觀地(至少比今天樂觀許多)相信文學空間大有可為。作者勤於學習寫作的奇門遁甲,而讀者阿沙力買單。那是一個沒有「文青」(文藝青年)的時代:因為當年樂於搜讀文學,甚至親身下海嘗試各種創作的人口眾多,這些人不必被圈起來,被貼上「文青」的標籤。唯有這等人類變得稀少之後,「文青」(讀作:保育動物)這個標籤才出現。
文/柯俊銘
您的孩子每天看電視是否超過2小時?日前一份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小兒科」的報告指出,常看電視的孩子易受廣告的引誘,進而成為「高脂肪、高糖、高鹽」等「三高」垃圾食物的愛好者,值得家長們注意。
近年國外科學家研究發現將益生菌塗抹在肌膚上不僅能抑制害菌,還能有效抗炎。台灣益菌保養研究中心陳亭嘉指出這項國外研究報導不只是肌膚保養一大突破,未來益菌運用在保養上將成為另一種趨勢。
根據「自然醫學期刊」(NatureMedicine)報導,人類皮膚擁有特殊的感覺細胞,當它接收到微生物菌中的化學訊號時,會抑制細胞對傷口產生發炎反應,讓傷口痊癒,所以缺乏益生菌時,皮膚發炎就難以治癒。而聖地牙哥加州大學醫學與小兒科教授RichardGallo研究團隊更進一步指出,肌膚表層上約有300到1000種微生物區系,肌膚益菌會排擠引起疾病的壞菌,分泌自然抗生素對抗壞菌來捍衛自己的生存空間,修復問題肌膚。